诗意文化产业园呼之欲出 主打跨界融合引关注
10月6日到13日,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陈少峰教授领衔的精锐团队一行9人在广西桂平市爬山涉水,座谈交流、实地体验、清理核对,为桂平文化产业和文化旅游产业园的**做了详细调研,初步设想“生态农业园区、健康旅游目的地、诗书画影基地、佛教艺术品产业中心”,这四个项目将是未来桂平文化产业发展的点睛之笔。
“桂林山水甲天下,更有浔城半边天。”桂平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许多文人墨客、得道高僧、政界要员在这里留下了人生足迹。桂平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西山、大藤峡、白石山等自然景观和太平天国金田起义遗址等人文景观。同时还有独特的旅游产品,如西山茶、荔枝、铁皮石斛等。专家调研发现,和全国许多地方一样,桂平的旅游产业是碎片化的,需要通过品牌项目,打造核心产业园区,把得天独厚的资源盘活,把“碎片”整合起来,形成文化旅游产业链,促进桂平的发展。
陈少峰教授认为桂平山美、水美,“宝贝”多,到处有亮眼的地方,但创意方面还大有空间。他指出,旅游产业发展要用足中央、国务院的方针政策和机遇、优势。比如,今年国务院提出文化产业要重视跨界融合,创意农业、健康旅游、艺术品产业都需要跨界思维和符合人们消费需求的创意内容。
桂平市委书记杨评防强调:“希望**能整合、提升桂平已有项目,进行跨界融合,引入核心资源,增加体验的深度、美感和娱乐性。让每一位游客能想有所得,得有所乐。通过教育、科技、娱乐的跨界融通,创造独具特色项目。古时,桂平称桂林郡;**,我们吃透**政策,抓住机遇,发挥创造力和执行力,让桂平创意产业与桂林的旅游产业并驾齐驱,一起走向全国,走向粤港澳、东南亚乃至全世界。”
中国文化品牌研究中心宋湘绮教授说:“桂平清水出芙蓉,是诗意、本色、回归的代名词,生态农业、健康旅游、诗书画艺术是现代人向往的乐土。这是目前城市化进程中反向‘乡村化’发展的必然。文明破坏的大都市,付出大代价才能回归诗意栖居。对桂平这样原生态小城,则是一次重要机遇。反向‘乡村化’不是原始的‘乡村’,而是文化的‘乡村’。桂平的艺术长廊是一次大胆创新,以传统形式、现代理念把我们时代的‘小城故事’传授给未来。”
据悉,桂平文化产业**将在年底完成,2015年动工,争取5年建成。**的创意团队加上敏锐果敢的执行力,双方表示要共同努力打造全国示范性县域文化旅游产业园。
兴建**蔬菜无土栽培基地
桂平市**蔬菜无土雾化栽培基地种植的**批菜心和通心菜,目前已长得郁郁葱葱,再过15天左右可以上市,比露天种植时间缩短10天。
基地负责人告诉笔者,该栽培基地由桂平市益农种植专业合作社和桂平市家喻米业有限公司合作兴建,采用大棚封闭种植,棚内保持恒温,喷淋水分和营养液,促根系快长。以此方法培植的蔬菜,生长快,比露天种植时间缩短1/3以上,且全程不用施农药,所产蔬菜口感好。整个蔬菜基地占地3000多平方米,产量相当于露天大田20亩。